車用動力國際論壇圓桌聚焦:技術壁壘,謀全球競合
5月28日,由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、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指導,浩思動力Horse Powertrain承辦的第五屆車用動力系統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。本屆論壇設立了1個主會場、1場圓桌論壇、3個技術分會場,共舉行40余場主旨及主題報告。
論壇首日下午的圓桌論壇環節,在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,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教授、院長趙福全“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難的時代”的開場白中拉開帷幕。
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教授李駿,長安汽車首席技術官張曉宇,浩思動力首席執行官Matias Giannini,中汽中心原副總經理吳志新,豐田汽車環境能源技術戰略部副部長尾山俊介,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共6位嘉賓,圍繞著車用動力技術創新、產業協同以及全球布局展開了深度交流。這場圓桌對話既直面挑戰,更聚焦解決方案,為車用動力領域轉型升級提供了多維度的思考框架。
技術創新的多元路徑
面對碳中和目標對傳統動力系統的挑戰,李駿院士擺出了具體數據:“混合動力動力系統在全生命周期內排30噸碳,2030年碳達峰要求20噸,最終碳中和需降至8-10噸。”這位見證了中國內燃機從“連3D圖都畫不出來”到中國內燃機技術全球領先的中國汽車內燃機自主研發的踐行者,提出未來碳中和時代內燃機“兩專兩新”的發展方向。“兩專”指電動化專用內燃機和綠色燃料e-Fuels專用內燃機。“兩新”是車用動力新構型和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車用動力新型電控系統。“電動化專用發動機不是在傳統燃油車發動機上的修修改改,這解決不了碳達峰和碳中和要求;e-Fuel專用內燃機則需突破傳統汽油和柴油的燃料噴射系統局限研發出e-Fuel噴射系統和新型燃燒系統設計技術。李駿院士工作站已經在車用動力新構型技術原始創新取得實質突破。“把柴油機和燃料電池構型出熱電復合動力系統,柴油機和燃料電池均實現Downsize小尺寸設計、高效率、高功率密度、可靠耐久長壽命、低成本、低碳化,降碳60%,能夠使重型商用牽引車實現碳達峰。在此基礎上,李駿院士工作站正在研發“氫-氫熱電復合動力系統和氨-氫熱電復合動力系統等未來碳中和時代‘兩專兩新’汽車動力原創技術與產品”李駿院士說。
張曉宇則從系統工程角度呼應技術創新,認為電動化會帶來更多自由度的解耦。作為投身市場的“運動員”,張曉宇特別關注技術落地的用戶價值實現:“從發動機的小系統到大系統,能夠實現共享感知、共享控制、共享執行、共享數據,通過軟硬協同提升功能性能上限,進而轉化成用戶端的體驗。”
吳志新則從能源維度拓展了車用動力技術進步的視野:“未來能源呈多樣化特征,決定了車輛動力總成多樣化、用戶選擇多樣化。”在多樣化的基礎上,他提出開放兼容的技術路徑:“發動機給什么‘糧食’,我就吃什么‘糧食’。你給我氫我喝氫,你給我液化天然氣我就用液化天然氣。”這一表態構建了多路徑協同的創新圖景。
產業協同的規則構建
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,產業生態建設尤為重要。吳志新認為:“當前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產業鏈協同發展”, “利用政府和行業協會的調控作用,給市場定一條最基本的道德底線,促進構建穩定共贏的產業關系。其核心訴求是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生態,保持商業道德和底線,建設好的經營生態圈。”
李慶文在發言中深化了對產業規則的探討:“我們應區分正當競爭與非理性行為。我們愿意看到競爭,但要分清楚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,日本汽車和德國汽車相對壟斷性競爭格局,也是在競爭過程中達到的。”李慶文還呼吁建立創新保護機制:“汽車行業最需要規范的秩序,是建立起真正鼓勵創新的規則。”
張曉宇則從企業實踐角度表達了對于產業規則建設的看法:“保證有底線的前提下的競爭,實際上有利于行業發展。”張曉宇還認為,百姓是用腳和錢投票的,企業應當深耕用戶群的細分需求,提供獨有價值。而長安汽車通過差異化產品策略,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均價提升的案例,也是印證了這一理念的實踐價值。
這些專家們的觀點共同勾勒出產業協作的基本共識:在規則框架下的良性競爭,最終服務于用戶價值提升。
全球布局的戰略實踐
當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,國際化是無法繞開的話題。尾山俊介分享了豐田汽車的中國實踐:“本土化的關鍵,是要理解中國用戶需要的產品是什么,傾聽中國客戶的心聲,由中國技術人員進行開發、生產,這非常重要。”
Matias Giannini則從產業分工角度提出全球協作方案:“必須聯合力量,與一級供應商合作。”他建議整車企業應聚焦核心能力建設,主機廠要決策最具價值的重點,如軟件定義汽車、人工智能、互聯互通。他表示,浩思動力Horse Powertrain會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在動力系統領域服務汽車主機廠,為汽車行業專業分工模式提供有利實踐案例。
李慶文則系統闡述了中國汽車的全球化路徑。他強調本地化深耕的戰略意義:“不能把貿易出口當成重點,要練就要練就印度、泰國、巴西等地實現本地化的本領。我們應該拋棄追趕思維,轉向開創性引領,創造世界第一的技術、產品與模式。”
此次圓桌論壇與會嘉賓的對行業發展的認識,充分表達了幾點共識:通過“兩專兩新”技術路徑為動力轉型提供方法論;通過“行業協作機制”構建產業生態基準;通過“本土化開發”與“全球本地化”,指明國際化方向。當中國汽車人從“追趕誰”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,將真正聚焦“開創第一”的技術突破與模式創新,產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新階段。
關鍵詞:
相關閱讀
-
車用動力國際論壇圓桌聚焦:技術壁壘,...
5月28日,由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、中國內燃機工 -
榮耀雙品,“靜”無止境——固德威低噪...
5月28日,“搏理想,贏未來”50 60K系列行業首款超低噪音逆變器促銷 -
深究創新,第五屆車用動力國際論壇讓高...
助力全球實現碳中和愿景,汽車產業責無旁貸。當下,積極奔赴在“零 -
開箱即用的Web防火墻:雷池WAF免費部署指南
雷池(SafeLine)是長亭科技開源的一款高性能 Web 應用防火墻(WA -
冠軍之路:第五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一等...
由鵬城實驗室主辦,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(AITISA) -
第五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歷程回顧
由鵬城實驗室主辦,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,華為